首页 >> 山血丹

中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专项规划发布开关插座

2022-12-06 15:33:05

中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击剑用品家专项规划发布

我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家专项规划出台。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六年中国低碳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十二五’期间,我国并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十二五’专项规划,而是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十三五专项规划,预计将来会制定一些更为细致的行动计划。

在9月19日《规划》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回答了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问题,解振华在会上表示:我们希望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状况,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我们也正在研究论证,这次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会议上也讲到了这个问题。我想,张高丽副总理在气候变化联合国峰会上也会原则上宣布中国在峰值方面的一些考虑。

2020年非化石能源

占比目标实现难度大

《规划》提出了2020年的目标,但实际上主要是重复了2009年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具体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大幅提升,能力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等内容。

解振华介绍,截止到2013年,我国碳强度已定位装置经下降了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2013年已经达到了9.8%,森林蓄积量也已提前完成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了20亿立方米。

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实现碳强度目标的难度不小。邹骥解释,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作为碳强度分母的GDP总量会降低,但作为碳强度分子的碳排放总量未必会随之同时显著降低,因此碳强度的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出片制版

其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难度最大。邹骥分析,现在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很大,世界领先,但由于并网难问题还未很好地解决,所以目前发电量还不多,同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也是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西厨设备解振华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6年时间,所以我们把已经公布的这些目标,纳入到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说明中国政府有决心、有信心确保在2020年之前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要稳步推进各项试点:一是继续开展低碳省区试点,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实现到2020年低碳试点省区的碳强度下降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在继续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的同时,开展低碳城(镇)试点,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探索产业低碳发展与城市低碳建设相融合的新模式,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同时,扎实推进低碳园区试点,计划到2020年建成150家左右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制定低碳产业园区试点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规范;四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商店、宾馆、饭店、旅游景区等商业机构,开展低碳商业试点,在2020年前创建低碳商业试点1000个左右;五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低碳社区试点,十二五末全国开展的低碳社区试点争取达到1000个左右。

制订全国碳排放交易总体方案

碳市场是《规划》的另一重点内容。《规划》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具体而言,国家提出要在总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地区分解落实机制,制订碳排放交易总体方案,明确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战略目标、工作思路、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

《规划》提出,要做好碳排放权分配、核算核证、交易规则、奖惩机制、监管体系等方面制度设计,制定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并培育和规范交易平台,在重点发展好碳交易现货市场的基础上,研究有序开展碳金融产品创新。

此前,在8月底召开的2014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透露,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于2016年试运行,2020年正式建立全国碳市场。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内政策与履约处副处长王庶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同时开展节能量与碳交易,节能量交易由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负责,目前气候司也将与环资协调,明确两类交易的范围和内容,尽量做到不重复建设。初步考虑的结果是,建议节能量交易在碳交易没有覆盖到的行业进行。

《规划》还提出,未来将不断健全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制定不同行业减排项目的减排量核证方法学。制定工作规范和认证规则,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第三方核证机构认可,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及监管制度。研究与国外碳排放交易市场衔接,积极参与全球性和行业性多边碳排放交易规则和制度的制定。探索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开展双边和多边碳排放交易活动相关合作机制。

我认为,碳市场应该稳步推进,不应急于冒进。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建立全国碳市场需要完善的政策还有很多,比如财税、金融、统计和监测等支撑政策体系还需要尽快建立。(编辑 陆宇)

预防青少年的网瘾
成都看尖锐湿疣哪个医院比较好
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无痛人流术后该如何保养
友情链接